為什麼颱風越來越少?氣象學家揭露三大原因

隨著氣候變化影響著我們的世界,颱風的行為也發生了顯著變化。過去三年,台灣和菲律賓的颱風數量持續低於歷史平均水平,這引起了有關專家的關注。為了深入探討這種現象,讓我們來探究「為什麼颱風越來越少?」。

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

  • 持續關注氣象報導,掌握最新颱風動態,及早做好防災準備。

可以參考 為什麼會有颶風?熱帶海面上的天氣秘密揭曉!

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抑制颱風生成

在過去三年間,台灣和菲律賓等受颱風影響嚴重的區域,颱風生成數量均低於歷史平均值。科學家追蹤研究後發現,此現象是由於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所致。當海水溫度升高,會抑制颱風的生成,因為颱風需要溫暖的海水作為燃料以維持其強度和發展。

過去,太平洋中部地區的水溫相對較低,為颱風提供了理想的生成環境。然而,近年來,由於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太平洋中部水溫逐漸升高。水溫升高會影響大氣的對流活動,進而阻礙颱風的形成。此外,海水溫度升高也會降低海平面的氣壓,不利於颱風發展所需的低氣壓系統形成。

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對颱風生成的影響不容小覷。研究顯示,當太平洋中部水溫上升超過攝氏 28 度時,颱風生成機率會顯著降低。過去三年,太平洋中部水溫持續高於攝氏 28 度,因此颱風生成數量大幅減少。這種現象預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意味著未來台灣和菲律賓等地區遭遇颱風侵襲的頻率和強度將可能降低。

北方太平洋高壓減弱,導引颱風轉向北方

北方太平洋高壓是影響颱風生成和路徑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北方太平洋高壓出現減弱的趨勢,導致颱風產生後,容易向北方移動,而不是往台灣或菲律賓前進。

過去,強盛的北方太平洋高壓會形成一道阻擋線,將颱風引導到西邊,進而影響台灣和菲律賓。然而,當北方太平洋高壓減弱時,這道阻擋線便無法有效阻擋颱風,颱風便會直接轉向北方,減低台灣和菲律賓遭受颱風侵襲的機會。

北方太平洋高壓減弱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是全球暖化所致。全球暖化導致熱帶地區海水溫度升高,以及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增強,進而影響北方太平洋高壓的形勢,使得高壓勢力減弱,無法有效阻擋颱風。

  • 北方太平洋高壓的作用:將颱風引導到西邊,影響台灣和菲律賓。
  • 高壓減弱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暖化所致,導致海水溫度升高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增強。
  • 高壓減弱的影響:颱風容易直接轉向北方移動,減低台灣和菲律賓遭受颱風侵襲的機會。
  • 為什麼颱風越來越少?

    為什麼颱風越來越少?.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颱風生成減少的原因: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北方太平洋高壓減弱

    颱風生成過程中,需要特定的環境條件,包括溫暖的海水、低垂直風切變的大氣環境,以及合適的大氣對流活動。其中,海水的溫度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當海水溫度超過攝氏26.5度時,海水具備足夠的熱能,可以提供颱風生成和發展所需的能量。過去十年,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太平洋中部海域的水溫持續上升。海水溫度升高不僅會增加颱風生成的頻率,也會加劇颱風的強度,因為溫暖的海水會提供更多的熱能,使颱風發展得更大更強。

    除了海水溫度之外,北方太平洋高壓的強度和位置也是影響颱風生成的重要因素。北方太平洋高壓是一個位於北太平洋上方的巨大高氣壓系統,它扮演著導引颱風路徑的角色。當北方太平洋高壓較強時,它會阻擋颱風向北移動,迫使颱風向西轉向。然而,在過去幾年,北方太平洋高壓的強度有所減弱。高壓減弱後,阻擋颱風北上的能力變差,導致更多颱風得以向北移動,進入較高緯度的海域。由於高緯度海域的海水溫度較低,不適合颱風生存,因此當颱風北上的時候,會逐漸減弱並消散,無法對台灣等地造成影響。

    颱風生成減少的原因
    海水溫度 北方太平洋高壓

    上升,提供能量

    過去10年持續上升,由於全球暖化

    • 增加颱風生成頻率
    • 加劇颱風強度

    導引颱風路徑

    過去幾年減弱

    • 阻擋颱風北上能力變差
    • 更多颱風向北移動
    • 進入高緯度海域,溫度降低
    • 颱風減弱並消散,無法對臺灣造成影響

    氣候變遷如何影響颱風生成?

    氣候變遷對颱風的生成模式產生了顯著影響。全球暖化導致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而這會抑制颱風的生成。溫暖的水域提供颱風發展所需的能量,但當水溫過高時,會導致大氣不穩定,不利於颱風的形成。此外,氣候變遷也導致北方太平洋的高壓減弱。這個高壓系統通常會將颱風引導至西太平洋,但高壓減弱會使颱風轉向北方,避開台灣和菲律賓等地區。

    颱風少見之謎:太平洋中部水溫的關鍵角色

    太平洋中部水溫的變化對颱風生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時,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會增加,從而為颱風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燃料」。然而,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的影響,太平洋中部水溫呈現上升的趨勢,導致颱風生成的頻率和強度都受到抑制,這也解釋了過去三年來台灣和菲律賓颱風數量低於歷史平均水準的原因。

    如何理解太平洋中部水溫的影響?

    要了解太平洋中部水溫對颱風生成的影響,必須從颱風的形成機制說起。颱風是一種熱帶氣旋,其能量來源於海水表面的熱量蒸發。當海面溫度達到26.5°C以上時,足夠的熱量會將海水中的水蒸氣蒸發到空氣中,這些水蒸氣上升後冷卻凝結成雲,並釋放出潛熱,進而推動空氣繼續上升,形成上升氣流。這些上升氣流會在高空匯聚,形成一個低壓中心,並產生強烈的旋轉氣流,最終形成颱風。

    不過,當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時,會導致海水蒸發速度加快,導致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增加。但是,由於水溫過高,海水表面的蒸發強度會受到抑制,無法提供颱風生成所需的充足熱量來源。因此,在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的情況下,颱風的生成頻率和強度都會受到抑制。

    氣候變遷對太平洋中部水溫的影響

    氣候變遷是導致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於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氣溫上升。而太平洋中部地區受惠於赤道信風帶的影響,海水長期受到強勁的信風吹拂,將表層海水推向深海,並帶入深層冷水。然而,隨著氣候變遷加劇,赤道信風帶逐漸減弱,導致海水上翻現象減弱,表層海水溫度也因此升高。

    此外,氣候變遷也導致太平洋中部地區降水模式的改變。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大氣中水蒸氣含量增加,降水強度和頻率也隨之增加。這導致太平洋中部地區降水量增加,淡水注入海水後會降低海水的鹽分濃度,使得表層海水密度降低,進一步抑制了海水上翻現象,加劇了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的趨勢。

    綜上所述,太平洋中部水溫的升高對颱風生成有著顯著的抑制作用。由於氣候變遷導致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加上信風帶減弱、降水模式改變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使得過去三年來台灣和菲律賓的颱風數量都低於歷史平均水準。未來隨著氣候變遷的持續影響,太平洋中部水溫預計將進一步升高,這也意味著颱風生成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可以參考 為什麼颱風越來越少?

    為什麼颱風越來越少?結論

    總結以上討論,我們發現颱風生成數量減少的原因主要有兩種: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和北方太平洋高壓減弱。

    一方面,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會抑制颱風形成。溫暖的海水會釋放大量的能量,造成大氣不穩定,不利於颱風生成。

    另一方面,北方太平洋高壓減弱會使颱風偏離正常路徑。通常,颱風會沿著高壓脊東側北移,但當高壓減弱時,颱風將轉向北方,減少影響亞洲地區的機會。

    氣候變遷對這些因素有顯著影響。全球暖化導致太平洋中部水溫上升,同時也減弱了北方太平洋高壓。因此,未來我們可能繼續看到颱風生成數量減少的趨勢。

    理解颱風生成機制對於防災至關重要。雖然颱風減少可以降低災害風險,但仍須持續監測氣候變遷對颱風活動的影響,以提高預測準確度和防災能力。

    為什麼颱風越來越少? 常見問題快速FAQ

    Q1:為什麼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會抑制颱風生成?

    當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時,會產生穩定的空氣層,阻止對流雲的發展。對流雲是形成颱風所必需的,因此水溫升高會抑制颱風的生成。

    Q2:北方太平洋高壓減弱是如何導致颱風轉向北方的?

    北方太平洋高壓是一個位於北太平洋上的大氣環流系統,通常會將颱風引導向西方。當高壓減弱時,它不能有效地引導颱風,導致颱風轉向北方。

    Q3:氣候變遷對颱風生成有哪些影響?

    氣候變遷導致太平洋中部水溫升高和北方太平洋高壓減弱,這兩種因素都會抑制颱風的生成。此外,氣候變遷也可能導致海平面升高,這會加劇颱風造成的洪水災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